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,即唐代的韩愈、柳宗元,宋代的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曾巩。
韩愈
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——《师说》
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,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。韩愈文章气势雄伟,说理透彻,逻辑性强,被尊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。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后人将其与柳宗元、欧阳修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,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。
柳宗元
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——《小石潭记》
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。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。在文章内容上,针对骈文不重内容、空洞无物的弊病,提出“文道合一”、“以文明道”。要求文章反映现实,“不平则鸣”,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。文章形式上,提出要革新文体,突破骈文束缚,句式长短不拘,并要求革新语言“务去陈言”、“辞必己出”。此外,还指出先“立行”再“立言”。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。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,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、技巧纯熟、语言精练生动的较好散文。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欧阳修
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——《醉翁亭记》
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较好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较好,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。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,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。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,也对诗风、词风进行了革新。在史学方面,也有较高成就。
苏洵
以赂秦之地,封天下之谋臣,以事秦之心,礼天下之奇才,并力西向,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。——《六国论》
苏洵擅长于散文,散文论点鲜明,论据有力,语言锋利,纵横恣肆,具有雄辩的说服力。尤其擅长政论,议论明畅,笔势雄健。
苏轼
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——《记承天寺夜游》
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较好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
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,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。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,其中较好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、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。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,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。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,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、畅达。
苏辙
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,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。——《黄州快哉亭记》
苏辙以散文著称,擅长政论和史论,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,在《历代论》中多论古今得失成败。苏辙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才华横溢,而且其书法也颇有造诣,书法潇洒自如,工整有序。
曾巩
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,而名之以见其实,又善者矣。——《醒心亭记》
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,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,文道结合。文风源于六经,又集司马迁、韩愈两家之长,平实质朴,温厚典雅,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。他散文内容广泛,义理精深,节奏舒缓,感情醇厚,气质内潜;主题明确,说理有条不紊;精于炼句,语言净洁,尤善用排比句、对偶句。
1.韩愈
韩愈(768年-824年),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,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
2.柳宗元
柳宗元(773年-819年),字子厚,汉族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散文家和思想家,祖籍河东(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)。世称“柳河东”、“河东先生”,因官终柳州刺史,又称“柳柳州”。
3.欧阳修
欧阳修(1007年-1072年),北宋时期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和诗人。字永叔,号醉翁,晚年又号六一居士(六一即藏书一万卷,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,琴一张,棋一局,常置酒一壶,醉翁一人),吉州永丰人,出生于绵州(今四川绵阳)。天圣进士。
4.苏洵
苏洵(1009年-1066年),字明允,号老泉;四川眉山人。年五十八岁。年二十七,始发愤为学。岁余举进士,又举茂才异等,皆不中。乃悉焚所写文章,闭户益读书,遂通六经、百家之说,下笔顷刻数千言。至和、嘉祐间,与二子轼、辙同至京师。欧阳修上其所著《衡论》《权书》等二十二篇,士大夫争传之。宰相韩琦奏于朝,除秘书省校书郎。
5.苏轼
苏轼(1037年-1101年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“东坡居士”,南宋高宗朝,赠太师,追谥号“文忠”,四川眉山人,是北宋排名较好的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散文家、词人、诗人,豪放派代表人物。苏轼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,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较好杰出的大家之一。
6.苏辙
苏辙(1039年-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苏洵、兄长苏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7.王安石
王安石(1021年-1086年),字介甫,晚年号半山,小字獾郎,封荆国公,世人又称王荆公,北宋临川人(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),汉族。北宋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。
8.曾巩
曾巩(1019年-1083年),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-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),字子固,世称“南丰先生”。汉族,建昌南丰(今属江西)人,后居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西)。曾致尧之孙,曾易占之子。嘉祐二年(1057)进士。北宋政治家、散文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为“南丰七曾”(曾巩、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)之一。
韩愈,柳宗元,苏轼,苏洵,苏辙,王安石,欧阳修,曾巩这八个人是唐宋八大家,他们是中国唐宋时期排名较好的八个散文作家,也叫散文八大家,其中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人,其余六人都是北宋时期的文人。他们在古代散文上都有极高的造诣,也有名篇传世。其中三苏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。
唐宋八大家,又称为“唐宋散文八大家”,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,分别为唐代柳宗元、韩愈和宋代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八位。其中韩愈、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较好,欧阳修、三苏(苏轼、苏辙、苏洵)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,王安石、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。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,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。
唐朝和宋朝的八个散文家
唐朝有韩愈和柳宗元。其中,韩愈的代表作有《马说》;柳宗元的代表作有《捕蛇者说》《小石潭记》《钴鉧潭记》等。
宋朝有苏洵、苏轼、苏辙,合称“三苏”,欧阳修、曾巩、王安石,唐朝两大散文家和宋朝六大散文家风格相近,他们都追求先秦诸子百家的文风,主张为社会而这,文风朴实无华,明白晓畅。他们合起来被称为“唐宋八大家”
唐朝有:韩愈是唐朝文学家、政治家、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宋朝有: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苏洵是北宋文学学、苏轼是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、苏辙是北宋文学家、王安石是北宋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曾巩也是北宋文学家,其中把苏家三人称为三苏。
是指在唐代、宋代文坛上具有极高声望或卓越成就的八位文学家,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较好杰出的文学大家。他们分别是:韩愈、柳宗元、司马光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苏轼、苏辙和范仲淹。这八个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,他们的文学成就和思想不仅影响了当代文坛,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苏轼、苏辙兄弟更是宋代文坛上的代表人物,他们的诗词、散文和理论成就为后世所推崇。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代表人物,他们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,以及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唐代两位:柳宗元、韩愈
宋代六位: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
共称为唐宋八大家。
这些文人大家的作品万人传送,很多名句都出自他们的作品。
记得高中时学习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,一句:苛政猛于虎,至今连老师讲课时,说话的表情依然记忆犹新。
苏轼的,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……
又被称为“唐宋散文八大家”,是中国唐代韩愈、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。其中韩愈、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较好,欧阳修、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,王安石、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。韩愈和柳宗元是“古文运动”的倡导者,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,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。
答 唐宋八大家,又称为“唐宋散文八大家”,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,分别为唐代柳宗元、韩愈和宋代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八位。其中韩愈、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较好,欧阳修、三苏(苏轼、苏辙、苏洵)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,王安石、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。韩愈和柳宗元是“古文运动”的倡导者,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,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。个人作品
诗文作品《原道》《论佛骨表》《原性》《原毁》《师说》《进学解》等
其他作品杂文有《杂说》、《获麟解》以及排名较好的《祭十二郎文》
诗文作品寓言故事,《黔之驴》、《永某氏之鼠》、《临江之麋》
哲学作品哲学论著有《非国语》《贞符》《时令论》《断刑论》《天说》《天对》《永州八记》。其中包括《小石潭记》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《袁家渴记》《石渠记》《小石城山记》等。
诗文作品《水调歌头》,《浣溪沙》,《江城子》《蝶恋花》等;散文有《前赤壁赋》,《后赤壁赋》《平王论》《留侯论》《石钟山记》等。[4]
诗文作品《六国论》《衡论》《辨奸论》《管仲论》《权书》等。
其他作品《栾(luán)城集》84卷,《栾城应诏集》13卷。
诗文作品《寄欧阳舍人书》《上蔡学士书》《赠黎安二生序》《王平甫文集序》。
诗文作品《醉翁亭记》,《鸣蝉赋》《秋声赋》《与高司谏书》《朋党论》《伶官传序》《卖油翁》
王安石
诗文作品《游褒禅山记》《伤仲永》《答司马谏议书》。